介紹名人有「孤獨國國王」之稱的知名詩人周夢蝶。
◆◆◆◆◆注意事項◆◆◆◆◆
◆禁止轉載◆
本站的文章內容一律嚴禁任何形式的搬運、擷取或二次修改上傳至其他網站。
若您在其他地方發現有人盜用本站的文章,請聯絡對方把文章下架並告訴本站,感謝您!
◆鼓勵本站◆
若您喜歡或覺得本站的文章對您有幫助,希望您能鼓勵本站。
因為有您的支持與鼓勵是本站更新文章最大的動力來源喔!
◆相關內容◆
➞更多本站文章
◆◆◆◆BOTSODG+~世界一空~◆◆◆◆
資料:資料1、資料2、資料3、資料4
周夢蝶
「孤獨國」國王、詩人周夢蝶五月一日下午二時四十八分病逝於台灣新店慈濟醫院,享壽九十四歲。
文壇人士透露,周夢蝶四月初因膽結石入院治療,開刀後引發肺炎合併敗血症,上周住進加護病房。
周夢蝶一九二一年生於河南省淅川縣,本名周起述,筆名起自莊子午夢,表示對自由的無限嚮往。一九四八年隨軍來台。
一九五九年起於台北市武昌街明星咖啡廳門口擺書攤,專賣詩集和文哲圖書,並出版詩集「孤獨國」。
一九六二年起他禮佛習禪,終日默坐繁華街頭,成為台北頗具代表性的藝文風景與文壇傳奇。
一九八○年因胃病開刀,才結束廿年書攤生涯,退休在家研習禪、佛法,仍寫詩不輟,九十歲還發表「周夢蝶詩文集」。
周夢蝶總是一襲布袍獨坐街頭,宛如入定僧人。詩人余光中曾形容周夢蝶是「大傷心人」,「他寫詩像鍊石補天,補心中的遺憾。」
周作詩字字推敲,一首短詩可以苦吟半年。書寫最久的詩「好雪!片片不落別處」,醞釀期長達四十年。
政大教授陳芳明分析,周夢蝶是一位既入世又超越的詩人;他延伸了中國禪詩的精神,將「意在言外」的技巧發揮得淋漓盡致。
周夢蝶曾在一九七七年獲「十大詩人」榮銜,卻選擇退出,「因為他認為這也是一種商業行為。」鄭愁予表示,正因周夢蝶不貪小名小利,他的人與詩作才煥發一種「感動的力量」。
高師大副教授曾進豐譽周的詩是「霜雪淬礪的生命滋味」,他相信,周的詩作將可與唐詩宋詞並列。
文化部長龍應台說,周夢蝶的一生,是台灣文化史的一頁傳奇,更是一個時代的勳章。
周夢蝶曾獲第2屆中央日報文學獎的成就特別獎、第1屆國家文藝獎文學類獎,還有詩集「還魂草」、「周夢蝶‧世紀詩選」、「十三朵白菊花」、「約會」等,是備受藝文界推崇與珍惜的藝文瑰寶;周夢蝶的詩融合儒、釋、道、哲學等中外宗教的意境,周夢蝶於38歲那年出版生平第1本詩集「孤獨國」,並在首頁寫道:「以詩的悲哀征服生命的悲哀」。
周夢蝶在國內現代詩壇,具啟蒙與指標地位,總統馬英九曾於民國99年2月親自前往台灣新北市的新店區探視周夢蝶,總統馬英九稱讚周夢蝶像古代春秋時的顏回,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也如墨子一般,關心時事,兼善天下,是後輩典範;詩壇與文壇對於周夢蝶的過世表達不捨,想要發起「周夢蝶詩獎」,以獎學金的方式鼓勵文學創作,不過籌募基金的方式,及相關的細節仍要研商。
周夢蝶的詩的分期與風格特色
(一)《孤獨國》時期(1953~1959)
《孤獨國》是周夢蝶的第一本詩集,本集的主要內容是呈現的是詩人自身的生活,及苦思冥想的體會,詩句中字字悲苦,句句孤寒,如第一首發表於日報的詩作〈無題〉「一朵憔悴的心花/葉葉飄繞在你窗下/不為偷吻你的綺夢/只為聽一兩聲木屐兒滴答……」流露出「寧靜孤絕」的美。本時期的作品,大多是訴諸於「想像」和「概念」,如〈詠蝶〉一詩中,作者相信自己是一隻蝴蝶而有,你的生命只是一個『痴』/你的宇宙只有一個『愛』/你前生定是殉情的羅蜜歐/錯認百花皆為茱麗葉之靈魂/最後一瓣冷紅殞落了/你的宇宙也隨著給埋葬/秋雨秋風作了你的香塚/可有朵朵花紅為你弔徠?」或是在〈默契〉第二段一樣有同樣溫馨與哀怨夾雜的象徵「每一閃蝴蝶都是羅蜜歐痴愛的化身/而每一朵花無非茱麗葉哀怨的投影/而當二者一旦猝然地相遇/便醉夢般濃的化不開地投入你和我,我和你」在〈讓〉「讓風雪歸我,孤寂歸我/讓風雪歸我,孤寂歸我/如果我必須明滅,或發光/我寧願為聖壇一蕊燭花/或遙夜盈盈一閃心淚」等作品都是著重於「個人經驗」的書寫,技巧上較「平直」,只單純的情感抒發,並無獨特的內涵與意義。
〈孤獨國〉孤獨成為他追尋生命意義的必需,他深知孤獨,而表現為一種擺脫孤獨的努力;他之所以展現孤獨的美好,實是為了擺脫孤獨的煎熬。於是詩人將「孤獨國」塑造為一理想世界,那裡氣候迷人:「這裡的氣候黏在冬天與春天的接口處」,這是「觸覺」的美,那裡「這裡沒有峱騷的市聲,只有時間嚼著時間的反芻的微響」具有「聽覺」的美。
昨夜,我又夢見我
赤裸裸的趺坐在負雪的山峰上
這裡的氣候黏在冬天與春天的接口處
(這裡的雪是溫柔如天鵝絨的)
這裡沒有峱騷的市聲
只有時間嚼著時間的反芻的微響
這裡沒有眼鏡蛇、貓頭鷹與人面獸
只有曼陀羅花﹑橄欖樹和玉蝴蝶
這裡沒有文字、經緯、千手千眼佛
處處是一團魂魂莽莽沈默的吞吐的力
這裡白晝幽闃窈窕如夜
夜比白晝更綺麗、豐實、光燦
而這裡的寒冷如酒,封藏著詩和美
甚至虛空也懂得手談,邀來滿天忘言的繁星……
過去佇足不去,未來不來
我是「現在」的臣僕,也是帝星。
整體而言,《孤獨國》的詩是生活又是冥想的,因為他有「徹悟的怡悅,解脫的歡快」,他的詩中充分的展現「無我」的東方精神。
(二)《還魂草》時期(1960~1965)--用典抒情
葉嘉瑩序《還魂草》時說,他是「一個以哲思凝鑄悲苦的詩人」,而且其詩所表現的是一種「自雪中取火,且鑄火為雪」的境界。《還魂草》時期,周夢蝶詩作的哲理成分增加,悲苦成分也與日遽增,理智與情感的對峙與糾纏更為強烈,詩人常藉助深奧的典故、鋪張繁複綿密的意向,加上弔詭句法的大量使用,遂造成詩作的幽深艱澀。因此而洛夫評《還魂草》時則說:「周夢蝶的詩,不僅是處理他的情感表現個人的哲思的態度與方法,而更是一個現代詩人透過內心的孤絕感,以暗示與象徵手法把個人的(小我)悲劇經驗加以普遍化(大我),並對那種悲苦情境提出嚴肅的批評。」[3]
〈菩提樹下〉
誰是心裡藏著鏡子的人呢?
誰肯赤腳踏過他底一生呢?
所有的眼都給眼蒙住了
誰能於雪中取火,且鑄火為雪?
在菩提樹下。只有一個半個面孔的人
抬眼向天,以嘆息回答
那欲自高處沉沉俯向他的蔚藍。
是的,這兒已經有人坐過!
草色凝碧。縱使在冬季
縱使結趺者底跫音已遠逝
你依然有枕著萬籟
與風月底背面相對密談的欣喜
坐斷幾個春天?
又坐熟幾個夏日?
當你來時,雪是雪,你是你
一宿之後,雪既非雪,你亦非你
直到零下十年的今夜
當第一顆流星騞然重明
你乃驚見:
雪還是雪,你還是你
雖然結趺者底跫因已遠逝
【賞析】
本詩暗用《指月錄》清原惟信禪師悟道之說,寫有我到無我到真我的過程。詩人一開始便用詰問法問誰是先知先覺,誰能見人之所未見,並能將雪與火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物質加以轉換呢?名詩人蕭蕭曾用佛家緣起性空的禪境分析此詩的音節:真正在〈菩提樹下〉這首詩中的雪與火,則是代表了兩個極冷和極熱的煎熬過程,「誰能於雪中取火,且鑄火為雪?」表現佛家色和空截然相異的執著觀念的破除色與空是有無的執著,雪與火則為冷熱感的極端,在雪與火之間往來取鑄的是種歷練的過程,誰能如此呢?「身似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或許能夠,因此周夢蝶的第一句詩這樣寫:「誰是心裡藏著鏡子的人呢?」誰的心能如明鏡台呢?同在菩提樹下,不一定能成無上正覺,面對蔚藍天空,也只能以嘆息回答一切。[4]
〈行到水窮處〉
行到水窮處
不見窮不見水---
卻有一片幽香
冷冷在目,在耳,在衣。
你是泉源,我是泉上的漣漪,
我們在冷冷之初,冷冷之終
相遇像風雨風眼之
乍醒。驚喜相窺
看你在我,我在你;
看你在上,在後在前在左右:
回眸一笑便成千古。
你心裡有花開,
開自第一瓣猶未湧起時;
誰是那第一瓣?
那初冷,那不凋的漣漪?
行到水窮處
不見窮不見水---
卻有一片幽香
冷冷在目,在耳,在衣。
【賞析】
本詩的題目是取用王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詩句,詩人本身曾對這兩句詩有過精闢的分析:表面上看這兩句話,是寫雲和水,好像沒有深意,事實上不然,水和雲這兩種東西是個象徵,是個動象,也可以說是生命的象徵,雲是動的,水是動的生命也是動的。所以他拿雲和水都是來象徵生命,水流到不能再流的盡處,雲剛剛升起這是說最高的真理,生命的盡頭也是生命的開始,生命的開始也是生命的盡頭。水和雲,是生命的現象現象之外,另外有一個東西超乎這個現象之上的至 高無上的真理,這個水也好、雲也好,就用佛家的名詞叫生滅法,雲有飛得時候,水有流的時候,但是,雲有不飛得時候,水有不流的時候,然而另外的最高真理是不受生滅法的約束,他是超然的,永遠在那兒動,但他永遠不疲倦,像老子講的「獨立而不改,週行而不殆」,所以表面上寫的是雲和水,事實上他是寫真理。
(三)《約會》、《十三朵白菊花》時期(1966~迄今)
周夢蝶經過了《孤獨國》時期的苦吟之作,《還魂草》時期的冷冽摯情,似乎給人的感受都是孤獨寂寞,而詩人因著自己生命經歷的不同也有了不同的體會。尤其在一九八0的一場大病之後,詩人的心境有了極大的轉折。他曾自述到:我以前觀念錯誤,以為我生我老病我死,全是我自己的事,與世界無關。經過這番折騰,纔幡然誨悟:人是人,也是人人。……原來活著,並不如我所「以為」的那麼簡單,草率,孤絕與慘切。
所以詩人在進入一九八0年代,詩作在創作上,無論是取材、表現,皆更輕鬆、更生活化了。以平淡的語言寫平常之景,卻產生了最不平凡的境界,加上習佛益深,其禪思哲理之作更見功力。如
<白西瓜寓言>—賦得下弦月
只有瓤;
無子,亦無皮
且永不變味
也不必經歷抽芽開花的過程
也不曉得是誰下的種
剛一想到愛與被愛
那不能自已的美與渴切
白西瓜。唯一的這顆白西瓜
便不能自已的
熟了
是圓滿,招來了缺陷?亦或造物
嫌忌太亮與太白?
經過不可說不可說劫的磨洗與割切
多麼可憐!而今只賸只剩千萬分之一的一瓣了
千萬分之一的一瓣:
薄歸薄,
倒未聽見說誰被誰
一葉知秋的封殺—
除了蟾蜍
這饕餮而無忌憚的
天狗的弟弟
然而然而然而
畢竟畢竟畢竟
還是吐出來了
窈窕依舊,清涼與皎潔依舊
最可口的這邊,恰是早年
被齒及的這邊
更可驚可怪的是:
得瓜者,復為瓜所得
而成為瓜。成為
可圓可偏可半可千江的傳說
<附跋>
七十二年秋某晚,石牌訪友不遇,歸途中,仰見浮雲在天,片月為明,因念人世聚散,苦樂得失,或幸或不幸,帶莫不有其必至之勢,與當然之理;四影蘇軾水月之喻自寬,而出無所用其喜戚耳。又,無遇有天狗噬日,蟾蜍竊月之說,余腹儉,眇不識其所本,聊以寄意而已。
前往『文章列表』可查詢本站更多的文章喔!
張貼留言
張貼留言注意事項:
一.文章公開留言或此頁私訊留言擇一即可!
二.留言的注意事項(詳細請前往"此頁"觀看)。
(1)禁止灌水、宣傳遊戲邀請碼等廣告留言。
(2)提問請詳細描述狀況,以方便本站回覆。
(3)本站文章禁止轉載,但可分享文章網址。
三.在文章下留言,請依以下步驟完成留言:
1.選擇留言身分:
(1)google帳戶:登入google帳戶進行留言。
(2)名稱/網址,例:暱稱/123.gmail.com。
(3)匿名:建議選google帳戶或名稱/網址較佳。
2.確認內容無誤後選「發佈」(核准後公開)。
3.若無法留言請到此頁留言給本站,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