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4-01-24

[知識]中國著名四大神獸 四凶與古代靈獸




中國著名四大神獸即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凶與各種古代靈獸。








靈獸,是區別於普通獸類的動物。世人關於靈獸與普通獸類的劃分並沒有明確的界限,一般認為是與眾不同,能力特殊,具備靈性的獸類。

四象

中國古代四大神獸在中國古代最令妖邪膽戰心驚並且法力無邊的四大神獸,就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獸了。
四大神獸即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青龍為東方之神;白虎為西方之神;朱譽為南方之神;玄武為北方之神,龜蛇合體。
故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天之四靈,以正四方,王者制宮闕殿閣取法焉。」。

在上古時代,古人把天分為東西南北四宮,分別以青龍(蒼龍)、白虎、朱雀、玄武(一種龜形之神)為名。

實際上是把天空分為四部,以每部分中的七個主要星宿連線成形,以其形狀命名。

東方的角、亢、氏、房、心、尾、箕形狀如龍,所以稱東宮為青龍或蒼龍;西方七星奎、婁、胃、昂、畢、角、參形狀如虎,稱西宮為白虎;南方的井、鬼、柳、星、張、翼、軫聯為鳥形,稱朱雀;北方七星斗、牛、女、虛、危、室、壁,其形如龜,稱玄武。

於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又成為鎮守天官的四神,辟邪惡、調陰陽。
四神之中,青龍與白虎因為體相勇武,主要地被人們當作鎮邪的神靈,其形象多出現在宮闕、殿門、城門或墓葬建築及其器物上,在最後一種場合裡,龍已不是助墓主升天,而是鎮懾邪魔,保衛墓主的靈魂安寧。


青龍


青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四象之一,根據五行學說,它是代表東方的靈獸,為青色的龍,代表的季節是春季。


青龍,亦作「蒼龍」,東方之神。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自黃帝授命於天,威澤四方,龍就成為中華民族乃至整個中國的象徵,而比較明確的定形是在漢代,從大漢朝開始,龍就被確定為皇帝的象徵與代表。
四神獸又是由二十八星宿所變.東方七星角、亢、氏、房、心、尾、箕形狀如龍,因位於東方,按陰陽五行給五方配色之說,東方色青,故名「青龍」。

在古時後的中國,頭有角的為公龍;雙角的稱為龍,單角的稱蛟;無角的為螭,古時玉珮常有大小雙龍,仍稱母子螭;龍的地位遠高於印度。
因在中國龍是神物、是至高無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徵。
也是東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屬木的,也因青色是屬木的,故此有左青龍、右白虎的說法。


白虎

白虎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四象之一,根據五行學說,它是代表西方的靈獸,形象是一隻白色的虎,代表的季節是秋季。



白虎,西方之神。
形體似虎,白色,兇猛無比,白虎也是戰神、殺伐之神。
白虎具有避邪、禳災、祈豐及懲惡的揚善、發財致富、喜結良緣等多種神力。
因此成為尊貴的象徵。

同時白虎也象徵著威武和軍隊,
所以古代很多以白虎冠名的地方都與兵家之事有關,
例如古代軍隊裡的白虎旗和兵符上的白虎像。

西方七星奎、婁、胃、昂、畢、角、參形狀如虎,稱西宮為白虎.
又由於白虎是戰伐之神,所以有多位的猛將被說成為白虎星充扥世的,
如:唐代大將羅成、薛仁貴父子等人。
除此之外,白虎又被道教吸放,被神化起來,成為了各廟宇的門神。

朱雀

朱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四象,上古四大神獸之一。它是一種紅色的類似於鳥的生物,與鳳凰狀如錦雞,五彩羽毛不同,其身覆火焰,終日不熄。根據五行學說,它是代表南方的神獸,代表的顏色是紅色,代表的季節是夏季。


朱雀,亦稱「朱鳥」,形體似鳳凰,南方之神。
因其形似鳥狀,位在南方,火屬性,所以在遊戲中經常以鳳凰的形狀出現。
但其實朱雀和鳳凰是兩種不同的生物,鳳凰是百鳥之王,
而朱雀卻是天之靈獸,比鳳凰更稀有尊貴,破壞力也更強。

南方七星井、鬼、柳、星、張、翼、軫聯為鳥形,
稱朱雀.由於它是『羽蟲』之長,
所以和『鱗蟲』之長的龍在傳說中就漸漸成了一對,
一個變化多端,一個德性美好,就成了民俗中相輔相成的一對,
更由於龍象徵著至陽,而原來也有陰陽之分的鳳(鳳為雄,雌為凰)
在跟龍相對之後就漸漸的成為純陰的代表了。

玄武

玄武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四象之一,根據五行學說,它是代表北方的靈獸,形象是黑色的龜與蛇(或龜蛇),代表的季節是冬季。道教中後將玄武人格化為真武大帝加以崇拜。


玄武,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

武,是黑的意思;冥,就是陰的意思。
玄冥起初是對龜卜的形容:龜背是黑色的,
龜卜就是請龜到冥間問袓先,將答案帶回來,以卜兆的形式顯給世人。
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烏龜。
以後,玄冥的含義不斷擴大。

龜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龜),因而玄冥成了水神;
烏龜長壽,玄冥成了長生不老的象徵;
最初的冥間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
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它和其他三神獸一樣,
玄武也由天下二十八星宿變成的:
斗、牛、女、虛、危、室、壁。

而古時後的人對玄武他的解釋有以下的數種,「玄武」即龜。
《禮記.曲禮上》云:「行,前朱鳥而後玄武...」「玄武」乃龜蛇。
《楚辭.遠遊》洪興祖補註:
「玄武,謂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
「玄武」為蛇合體、龜與蛇交.事故玄武的形象。


其他

白澤
 白澤是中國傳說中的一種動物。常與麒麟或鳳凰等,視同為德行高的統治者治世的象徵,是傳說中昆崙山上的神獸,渾身雪白,能說人話,通萬物之情,很少出沒,除非當時有聖人治理天下,才奉書而至,是可使人逢凶化吉的吉祥之獸。
《西遊記》中,白澤是妖怪九靈元聖的孫子之一。
《雲笈七簽》卷一百引《軒轅本紀》:「帝巡狩,東至海,登桓山,於海濱得白澤神獸,能言,達於萬物之情,因何天下神鬼之事,自古精氣為物、遊魂為變者凡萬物一千五百二十種,白澤能言之,帝令以圖寫之,以示天下。」葛洪《抱朴子‧極言》:「黃帝……窮神奸則記白澤之辭。」《瑞應圖》:「黃帝巡於東海,白澤出,達知萬之情,以戒於民,為除災害。」




夔,相傳為堯、舜時代的國家樂官。傳至商代及西周時期傳說中一種近似龍的動物,形象多為一角、一足、口張開、尾上卷,在鐘鼎彝器等青銅器上經常會釋有夔紋。外形像夔聲音如雷,僅有一足。據說黃帝依照九天玄女的指示將夔殺死,以其皮製成戰鼓。





鳳凰

鳳凰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和百鳥之王,和龍一樣爲漢族的民族圖騰,羽毛一般被描述爲赤紅色,亦稱爲朱鳥、丹鳥、火鳥、鹍雞等。在西方神話里又叫火鳥、不死鳥,形象一般爲尾巴比較長的火烈鳥,並周身是火,估計是人們對火烈鳥加以神話加工、演化而來的。神話中說,鳳凰每次死後,會周身燃起大火,然後其在烈火中穫得重生,並穫得較之以前更強大的生命力,稱之爲“鳳凰涅盤”。如此周而複始,鳳凰穫得了永生,故有“不死鳥”的名稱。



鳳凰是中國民間傳說中的四靈(龍、鳳凰、麒麟、龜)之一。鳳凰和麒麟一樣,是雌雄統稱,雄爲鳳,雌爲凰,其總稱爲鳳凰,因此鳳凰一詞爲合成詞結構。鳳凰齊飛,是吉祥和諧的象征,代表着幸福的靈物。據現存文獻推斷:鳳鳴如簫笙,音如鍾鼓。鳳凰雄鳴曰即即,雌鳴曰足足,雌雄和鳴曰鏘鏘。

麒麟
麒麟,亦作“騏麟”,雄性稱麒,雌性稱麟,簡稱“麟”。麒麟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一種動物,與鳳、龜、龍共稱爲“四靈”,是神的坐騎。古人把麒麟當作仁獸、瑞獸,現實中常認爲長頸鹿是麒麟的原型,常用來比喻傑出的人。

從其外部形狀上看,集龍頭、鹿角、獅眼、虎背、熊腰、蛇鱗、馬蹄、牛尾於一身,乃是吉祥之寶。據古籍的描述,它的身子像麕,也可以寫成麇,古籍中指鹿;尾巴像牛;蹄子像馬;圓的頭頂,有一對角。它被古人視爲神獸、仁獸。麒麟長壽,能活兩千年。能吐火,聲音如雷。“有毛之蟲三百六十,而麒麟爲之長。”

獬豸

獬豸,也稱解廌或解豸,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上古神獸,古代神判與神裁思想下產生的着名神獸,又被稱爲“法獸”。根據《論衡》和《淮南子·修務篇》的說法,它身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樣貌大致類似麒麟,全身長着濃密黝黑的毛發,雙目明亮有神,額上通常有一隻獨角,俗稱獨角獸。據傳角斷者即死,有被見到長有雙翼,但多數沒有翅膀。

傳說獬豸擁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對不誠實不忠厚的人就會用角抵觸。它怒目圓睜,能辨是非曲直,能識善惡忠奸,發現奸邪的官員,就用角把他觸倒,然後吃下肚子。當人們發生沖突或糾紛的時候,獨角獸能用角指向無理的一方,甚至會將罪該萬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帝堯的刑官皋陶曾飼有獬豸,凡遇疑難不決之事,悉着獬豸裁決,均准確無誤。所以在古代,獬豸就成了執法公正的化身。後世常將普通羊飼養在神廟,用來代替獬豸。

犼,俗稱爲望天吼,朝天吼,傳說是龍王的兒子,有守望習慣。據《偃曝馀談》記載,犼形如兔,兩耳尖長,僅長尺餘。獅畏之,蓋犼溺着體即腐。但人仍一般叫它“石獅”,常立於華表和房頂。華表柱頂之蹬龍(即朝天吼)對天咆哮,被視爲上傳天意,下達民情。
據說犼是一種極有靈性的動物,它每天蹲在華表上密切關注皇帝的行蹤。兩隻面南而座的犼是專門守候皇帝出巡的,每當皇帝久出不歸,荒淫作樂時,它們就會呼喚皇帝:“國君快回來料理國事吧,我們盼望你回來,眼睛都快望穿了。”於是人們稱這兩隻犼爲“望君歸”。位於城樓後華表上的兩隻面北而座的犼則是監視皇帝在宮中的擧動的,如果皇帝久居宮中,不理政事,它們便會催促皇帝:“國君快出宮體察民情吧,不要總呆在宮中享樂,我們盼望你出來,眼睛都快望穿了。”於是人們稱這兩隻犼爲“望君出”。

重明鳥
重明鳥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鳥。據晉代王嘉《拾遺記》記載,堯在位七十年,有積支之國,獻明鳥,一名雙睛,言又眼在目。狀如雞,鳴似鳳。解落毛羽,用肉翅而飛。此鳥兩目都有兩個眼珠,所以叫作重明鳥,亦叫重睛鳥。

它的氣力很大,能夠搏逐猛獸,能辟除猛獸妖物等災害。或一年來數次,或數年都不來。國人都全灑掃門戶,以留重明。如重明鳥未到的時候,人們就刻一個木頭的重明鳥,或用銅鑄重明鳥放在門戶,或者在門窗上畫重明鳥,嚇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來。

畢方的名字來自竹子和木頭燃燒時發出的噼啪聲響。據古書記載,畢方是火神,也是木神,居住在樹木中。畢方的外形像丹頂鶴,但是隻有一條腿(一說爲隻有一隻翅膀),身體爲藍色,有紅色的斑點,喙爲白色。畢方不吃穀物,吞吃火焰,據說畢方的出現預示着大火。而傳說黄帝在泰山聚集鬼神之時,乘坐着蛟龍牽引的戰車,而畢方則伺候在戰車旁。

開明獸

在蜀地的傳說中,開明獸本是為禍彭國的怪獸,後來被鱉靈降服,並為建國立功,鱉靈有感其功,遂在建國後自稱開明氏,也有說法是開明氏乃是古蜀國賢王,死後上天才化做開明獸。

諦聽

中國神話中的神獸,相傳其能分辨世間一切善惡賢愚,相傳是地藏王菩薩的座騎。常被供奉於佛寺地藏殿案側。造型虎頭、犀角、犬耳、龍身、獅尾、麒麟足,特異別緻,不同於凡間動物。

貔貅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龍頭、馬身、麟(麒麟)腳,形狀似獅子,毛色灰白,會飛。貔貅兇猛威武,喜吸食魔怪的精血,並轉化為財富,因此許多現代人將牠做為手鍊,希望能招財,並說它在天上負責的巡視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擾亂天庭。但其說法並未見於古代文獻中。


四凶

梼杌
梼杌,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猛獸。傳說爲遠古“四凶”之一,是鯀死後的怨氣所化。

梼杌原本隻是令人害怕厭惡的惡人,根據《左傳》文公十八年記載:“顓頊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詘言,告之則頑,舍之則囂,傲狠明德,以亂天常,天下之民,謂之梼杌。”《左傳》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堯,賓於四門,流四凶族渾敦、窮奇、梼杌、饕餮,投諸四裔,以禦魑魅。”梼杌是北方天帝顓頊的兒子,它還有名字叫做傲狠、難訓,由這幾個名字里,也可大略推知它的作爲了。和窮奇一樣,梼杌後來也成了四凶之一。這個不可教訓的惡人死後最終演化成上古着名的魔獸。

饕餮
饕餮,是傳說中的龍的第五子,是一種想象中的神祕怪獸。古書《山海經》介紹其特點是:羊身,眼睛在腋下,虎齒人爪,有一個大頭和一個大嘴,十分貪吃,見到什麼就吃什麼,由於吃得太多,最後被撑死。後來形容貪婪之人叫“饕餮”。在游戲、小說、漫畫、影視作品中均有相關形象。

窮奇
窮奇,中國上古時代傳說的四凶中的中的一種怪物。主要記載於《山海經》中。
窮奇外貌像老虎,長有一雙翅膀,喜歡吃人,更會從人的頭部開始進食,是一頭兇惡的異獸。可是,同樣在《山海經》中,〈西山經〉一篇卻提到窮奇的另一種形象,該篇中的窮奇,外貌像牛,長著刺蝟的毛髮,與〈海內北經〉所述者有很大的差別。不過二者都是喜歡食人的凶獸,這方面則沒有分別。

混沌
混沌是四凶之一的神話生物
《左傳》記載,四凶分別是形象如同巨大的狗的「混沌」、人頭羊身並且腋下長眼睛的「饕餮」、生有翅膀的大虎「窮奇」以及人頭虎腿長有野豬獠牙的「檮杌」。
《莊子·內篇·應帝王第七》,莊子敘「七竅出而混沌死」故事。故事大意為:南海的帝王叫「儵」,北海的帝王叫「忽」,中央的帝王叫「混沌」。儵和忽在的地方相會,混沌對待他們很好。儵和忽想報答混沌,見大家都有眼耳口鼻,用來看聽吃聞,混沌沒有七竅,就為他鑿七竅。每天鑿一竅,七天後,七竅出,而混沌則死了。
然而《莊子》中的混沌其形象其實更接近
《山海經》中的神帝江: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混沌無面目,是識歌舞,實為帝江。
漢代地理書《神異經》西荒經記載:「崑崙西有獸焉,其狀如犬,長毛,四足,似羆而無爪,有目而不見,行不開,有兩耳而不聞,有人知性,有腹無五藏,有腸直而不旋,食徑過。人有德行而往抵觸之,有凶德則往依憑之。」意指混沌是一種像狗或熊一樣的動物,人類無法看見它、也無法聽見它,它經常咬自己的尾巴並且傻笑;如果遇到高尚的人,混沌便會大肆施暴;如果遇到惡人,混沌便會聽從他的指揮。











前往『文章列表』可查詢本站更多的文章喔!








按此展開留言欄(Show comments)